Page 202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P. 202
980 毛泽东选集 抗日战争时期
悟” 〔36〕 。对于群众斗争的领导,刘少奇同志认为应当“根
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根据群众觉悟的程度,提出群
众可能接受的部分的口号、要求和斗争的方式,去发动
群众的斗争,并根据斗争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把群
众的斗争逐渐提高到更高的阶段,或者‘适可而止’地
暂时结束战斗,以准备下一次更高阶段和更大范围的战
斗”。在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争取暂时的同盟者的问题上,
他认为应该“推动这些矛盾的爆发,与敌人营垒中可能
和我们合作的成分,或者与今天还不是我们主要的敌人,
建立暂时的联盟,去反对主要的敌人”;应该“向那些愿
意同我们合作的同盟者作必要的让步,吸引他们同我们联
合,参加共同的行动,再去影响他们,争取他们下层的群
众” 〔37〕 。一二九运动的成功,证明了白区工作中这些策
略原则的正确性。和这种正确的策略指导相反,各次“左”
倾路线的同志们因为不知道客观地考察敌我力量的对比,
不知道采取与此相当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不承认或不
重视敌人内部的矛盾,这样,他们在应当防御的时候,固
然因为盲目地实行所谓“进攻路线”而失败,就在真正应
当进攻的时候,也因为不会组织胜利的进攻而失败。他们
“估计形势”的方法,是把对他们的观点有利的某些个别
的、萌芽的、间接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现象,夸大为大量的、
严重的、直接的、全面的和本质的东西,而对于不合他们
的观点的一切实际(如敌人的强大和暂时胜利,我们的弱
小和暂时失败,群众的觉悟不足,敌人的内部矛盾,中
间派的进步方面等),则害怕承认,或熟视无睹。他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