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P. 111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95
红军中还有盲动主义思想的残余存在着。其表现如 :一,不
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盲干。二,城市政策执行得不充分,不坚
决。三,军纪松懈,特别是打败仗时。四,还有某些部队有烧
屋行为。五,枪毙逃兵的制度和肉刑制度,也是带着盲动主义
性质的。盲动主义的社会来源是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
阶级的思想的综合。
纠正的方法 :
(一)从思想上肃清盲动主义。
(二)从制度上和政策上纠正盲动的行为。
注 释
〔1〕见本卷《井冈山的斗争》注〔5〕。
〔2〕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的短期间,在共产党内曾经出现一种“左”倾盲动
主义倾向,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中国革命的形势是所谓“不断
高涨”,因而不肯去组织有秩序的退却,错误地使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依靠少
数党员和少数群众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许多的地方起义。这种盲动主义
的行动曾经在一九二七年底流行过,到了一九二八年初渐渐地停止了下来。但有
些党员也还存在着这种情绪。盲动主义就是冒险主义。
〔3〕见本卷《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注〔9〕。
〔4〕黄巢(?——八八四),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
袖。公元八七五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黄巢聚众响应王仙芝领导的起义。公元
八七八年,王仙芝被杀后,黄巢收集王的余部,被推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他
领导的起义队伍,曾经多次出山东流动作战,转战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
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公元八八○年,黄巢攻破潼关,不
久占领长安,建立齐国,自称皇帝。后因内部分裂(大将朱温降唐),又受到李克用
沙陀军及诸道军队的进攻,黄巢被迫退出长安,转入河南,由河南回到山东,于公
元八八四年失败自杀。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持续了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
民战争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由于
黄巢起义军只是简单地进行流动的战争,没有建立过比较稳固的根据地,所以被
封建统治者称为“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