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P. 163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47

              同志们,现在让我们把问题转到另一点。
              如果有人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
            这一点来反对我们的论点,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处在
            新环境,还是没有改变态度的可能,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

            为也是不对的。如果不能改变态度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那末,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为什么改变了他们
            的常态,不仅是动摇,简直是参加了革命呢?难道民族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是后来才得的新毛病,而不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

            出来的老毛病吗?难道今天软弱,那时就不软弱吗?半殖民地
            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正是因为这样,帝国主义敢于欺负他们,而这也就规定了他们
            不喜欢帝国主义的特点。自然,我们不但不否认,并且完全承

            认 :又是因为这一点,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容易拿某种临
            时的贿赂为钓饵将他们拉了过去,而这也就规定了他们对于
            革命的不彻底性。可是总不能说,在今天的情况下,他们同地
            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没有任何的分别。

              所以我们着重地指出 :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
            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这种破裂,表现于民族资产
            阶级的动摇,表现于冯玉祥、蔡廷锴、马占山等风头一时的抗
            日人物。这种情况,基本地说来是不利于反革命,而有利于革

            命的。由于中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以及由此而生的革命发
            展的不平衡,增大了这种破裂的可能性。
              同志们!这个问题的正面,已经说完了。让我再来说一
            说它的反面,那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某些分子常常是欺骗民

            众的好手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因为他们中间除了那些真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