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P. 196
180 毛泽东选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
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
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
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
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
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
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
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
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
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
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
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
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
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
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
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
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
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上面说的是一个战略的行动,或一个战役和战斗的行动。
经验多的军人,假使他是虚心学习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
(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熟了
敌人的部队(同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
的脾气,摸熟了一切和战争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