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P. 221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205

           希望。
             这些年总的发展不错,国家情况好,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学生们放假回家,可以看到自己家里生活确实发生了变化,父
           母也要给他们上课的。所以,学生闹事这类问题对中国影响不
           会很大,更不会改变我们的现行方针和政策。至于我们党的总
           书记胡耀邦同志自己要求辞职,这与学生闹事这件事有一定
           的关系。但是,这一人事变动对我们的方针政策不会有任何影
           响,就是说我们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可能执行得更好。总之,
           我们是一切照旧干下去,我们的决心更加强了。
             学生们闹一下的好处,是提醒我们好好总结这几年的发
           展经验,使我们更清楚了问题在哪里。几年来我们制定的方针
           政策是成功的,但是在发展中也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只有消除
           消极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理论、
           思想、文化领域。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教育工
           作,同社会不良风气包括特权思想进行斗争。“文化大革命”带
           坏了一代人。所以,我们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

           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理想与我们的不同。我
           们讲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他们却提倡资本主义理
           想。中国从鸦片战争         〔32〕 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
           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
           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
           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
           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            〔85〕 ,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