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P. 113

论 持 久 战                          441

            不对 :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
            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
            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 :“中
            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                                〔2〕 。”

            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
            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
                〔3〕
            亡” 。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 :“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
            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
            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
            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 :‘中国打不胜,

            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
            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
            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
            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

            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
            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
            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
            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
            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

            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
            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他们不赞成八路军这
            样的战略方针 :“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
                                           〔4〕
            动战。”认为这是“机械的”观点 。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
            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