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P. 141

论 持 久 战                          469

            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
            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 :中国会亡吗?答复 :不会亡,
            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 :不能速胜,必

            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 :中
            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 ;由平
            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 ;然而这是不可

            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
            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
            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

            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
            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
            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
            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

            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
            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
            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
            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

            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
            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
            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
            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

            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