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P. 228
556 毛泽东选集 抗日战争时期
云南发动讨袁战争。孙中山是当时武装反袁的积极鼓吹者和活动者,他领导的中
华革命党人又在广东、山东等地发动了反袁的武装起义。
〔9〕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和在他影响下的海军由上海到广州,以广东为根据地,
联合当时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西南军阀,组织反段的军政府。
〔10〕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在广西桂林进行北伐的准备工作。一九二二年移
驻广东韶关,正式出师北伐。由于部下陈炯明勾结北洋军阀举行叛变,这次北伐
没有取得成果。
〔11〕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
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一九二六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在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校。孙中山兼任军
校总理,廖仲恺任校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萧
楚女、熊雄、聂荣臻以及其他同志,曾经先后在这个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
以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其中包括不少的共产党员和共产
主义青年团员。
〔12〕谭延闿(一八八○——一九三○),湖南茶陵人,清末翰林。原主张君
主立宪,后附和辛亥革命。他在一九一二年参加国民党的阵营,反映了湖南地方
势力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在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年期间,他先后当过湖南
省的都督,省长兼署督军,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等职。
〔13〕进步党是一九一三年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的政党,当时它在政治上
依附当权的袁世凯,曾经组织过内阁。一九一六年,进步党演变为“研究系”,又
依附当权的段祺瑞,在一九一七年参加了段祺瑞组织的内阁。
〔14〕见本书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1〕。
〔15〕段祺瑞(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安徽合肥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
他是袁世凯的老部下,在袁世凯死后曾经几度把持北洋军阀的中央政权。
〔16〕政学系原是对一九一六年由一部分国民党右翼分子及进步党分子组成
的官僚政客集团——政学会的通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勾结南北军阀,反
对孙中山。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前后,该系一部分成员先后投靠蒋介石,
帮助蒋介石建立和维持反革命统治,又成为国民党内的派系之一,其主要成员有
黄郛、杨永泰、张群、熊式辉等。
〔17〕青年党,即“国家主义派”的中国青年党。见本书第一卷《中国社会
各阶级的分析》注〔1〕。
〔18〕这里主要是指以共产党员叶挺为首的独立团(见本书第一卷《井冈山
的斗争》注〔18〕 ),以贺龙为首的第二十军,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中
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