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周恩来选集》(上卷)
P. 69
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 57
口号变成为行动的口号,这便已经将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
势模糊了。去年中国党接到国际十次大会的决议 〔72〕 ,说中国
革命运动已开始了新的高潮。在江苏省的代表大会上我曾说
明这一问题,所谓新的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是不同的,现在已
经有了新的高潮,但还不是直接革命形势。这个问题当时并
未引起政治局热烈的讨论,只是在文件上有一点修正,这也足
以证明中国党之理论基础的薄弱,同时也就助长了立三路线
的形成。立三同志说,坡的阿姆( подъём)的意义不应译作高
潮,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是一个东西。如果这样,那末,
六次大会的决议案中“在总的新高潮之下,可以使革命先在一
省或数省重要省区之内胜利”一句话,便应改作“在总的直接
革命形势之下,可以使革命先在一省或数省重要省区之内胜
利”了。既是总的直接革命形势之下,那里还有什么革命先在
一省或数省重要省区的首先胜利呢!当然,在他这样的认识
之下,所谓今天是湘鄂赣之首先胜利,但必须得到武汉,武汉
之首先胜利也就是全国革命胜利之开始的理论,是一点不奇
怪的。所以他会提出组织西伯利亚的华侨回国,要蒙古出兵
参加中国苏维埃联邦,要苏联出兵打日本。当然,这不仅是由
于否认革命发展之不平衡一点,一切盲动主义、命令主义都同
时爆发。
(3)组织观念不正确。立三同志对于组织的解释,常常
以加强主观力量来回答,他完全是站在机会主义的观点上。
他在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73〕 的报告中,将主观力量放在
革命发展的条件以外,而只分析客观的条件。他说革命形势
一到,主观力量不成问题,例如“五卅”时期 〔3〕 与武汉时期。他
虽然在“八一”、“八三”的会 〔74〕 上提出要“加强组织”,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