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indd
P. 198
86 江 泽 民 文 选 第 二 卷
〔2〕“八旗兵”,是清王朝在满族八旗制度基础上建立的骨干军事力量。一
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兵制,以黄、白、红、蓝旗帜为
标志建立四旗,后增建镶黄(黄旗红缘)、镶白(白旗红缘)、镶红(红旗白缘)、镶蓝
(蓝旗红缘)四旗,构成“八旗满洲”。清太宗皇太极又将降附的蒙古人、汉人编为
“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早期“八
旗”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和军事组织形式,凡满族成员分隶“八旗”,平时生产,战时
打仗。清军入关后,“八旗”逐步演变为纯粹的军事组织,但在行政制度上与州县
系统并存。“八旗”成员除做官、当兵外,不能自营生计,坐领钱粮,逐渐养成游惰
习气,“八旗兵”的战斗力日益下降。清代末年,八旗制度逐渐解体。
〔3〕吴三桂(一六一二——一六七八),生于明代,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
人,世居辽东(治所在今辽宁辽阳)。明末任宁远总兵,后献山海关降清,受封平
西王,率军镇压陕西、四川等地农民起义军,进攻南明云贵地区。消灭南明政权
后,奉命镇守云南,与受封平南王镇守广东的尚可喜、受封靖南王镇守福建的耿
继茂并称为“三藩”。“三藩”拥兵自重,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
大。一六七三年,清政府为加强统一,下令撤藩。吴三桂举兵叛乱,自称周王,相
继攻陷四川、湖南等地。耿精忠(耿继茂之子)、尚之信(尚可喜之子)以及广西、
陕西等地督抚也随之反叛。史称三藩之乱。在清政府分化、打击下,耿精忠、尚
之信等相继败降。一六七八年,吴三桂在衡阳(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不
久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一六八一年,吴世璠兵败自杀,三藩之乱被平定。在
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原为清军主力的“八旗兵”养尊处优、怠惰厌战,战斗力
大大丧失,主要依靠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以使用绿旗而得名)作战。
〔4〕见毛泽东《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文集》第 7 卷,人民出
版社 999 年版,第 62 页)。
〔5〕见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
出版社 994 年版,第 367—3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