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P. 100
878 毛泽东选集 抗日战争时期
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
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它要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
类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它要使过去的经验(从原始空想的社会主义发展而成的
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在的经验(工人同志们当前的斗争)之间经常发生相互作用。”
(《列宁全集》第 12 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96—97 页)
〔3〕梁实秋(一九○三——一九八七),北京人。新月社主要成员。先后在复
旦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曾写过一些文艺评论,长时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
和散文的写作。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见《三闲集·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二
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等文。(《鲁迅全集》第 4 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81 年版,第 159、195—212 页)
〔4〕周作人(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浙江绍兴人。曾在北京大学、燕京
大学等校任教。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学写作。他的著述很多,有大量的散文集、
文学专著和翻译作品。张资平(一八九三——一九五九),广东梅县人。他写过
很多小说,曾在暨南大学、大夏大学兼任教职。周作人、张资平于一九三八年和
一九三九年先后在北平、上海依附侵略中国的日本占领者。
〔5〕见鲁迅《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鲁迅全集》第 4 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37—238 页)。
〔6〕参见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死》(《鲁迅全集》第 6 卷,人民文
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612 页)。
〔7〕 “小放牛”是中国一出传统的小歌舞剧。全剧只有两个角色,男角是牧童,
女角是乡村小姑娘,以互相对唱的方式表现剧的内容。抗日战争初期,革命的文
艺工作者利用这个歌舞剧的形式,变动其原来的词句,宣传抗日,一时颇为流行。
〔8〕 “人、手、口、刀、牛、羊”是笔画比较简单的汉字,旧时一些小学国语
读本把这几个字编在第一册的最初几课里。
〔9〕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公元前三世纪楚国的歌曲。“阳春白雪”
是供少数人欣赏的较高级的歌曲 ;“下里巴人”是流传很广的民间歌曲。《文选·宋
玉对楚王问》记载一个故事,说有人在楚都唱歌,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属而
和者(跟着唱的),不过数十人”;但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10〕见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在这篇论文中说 :“写作事业
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
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列宁全集》第 12 卷,
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93 页)
〔11〕亭子间是上海里弄房子中的一种小房间,位置在房子后部的楼梯中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