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P. 184

962                 毛泽东选集 抗日战争时期

                 导之下,却又在“反对立三路线”、“反对调和路线”的
                 旗帜之下,以一种比立三路线更强烈的宗派主义的立场,
                 起来反抗六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央了。他们的斗争,并不是
                 在帮助当时的中央彻底清算立三路线的思想实质,以及

                 党内从八七会议以来特别是一九二九年以来就存在着而
                 没有受到清算的若干“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 ;在
                 当时发表的陈绍禹同志的《两条路线》即《为中共更加
                 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中,实际上是提出了一

                 个在新的形态下,继续、恢复或发展立三路线和其他“左”
                 倾思想“左”倾政策的新的政治纲领。这样,“左”倾思
                 想在党内就获得了新的滋长,而形成为新的“左”倾路线。
                   陈绍禹同志领导的新的“左”倾路线虽然也批评了立

                 三路线的“左”倾错误和六届三中全会的调和错误,但是
                 它的特点,是它主要地反而批评了立三路线的“右”,是
                 它指责六届三中全会“对立三路线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的
                 理论与实际,未加以丝毫揭破和打击”,指责第九十六号

                 通告没有看出“右倾依然是目前党内主要危险”。新的“左”
                 倾路线在中国社会性质、阶级关系的问题上,夸大资本主
                 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资产阶
                 级斗争、反富农斗争和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成分”的意义,

                 否认中间营垒和第三派的存在。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
                 问题上,它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和党在全国
                 范围的“进攻路线”,认为所谓“直接革命形势”很快地
                 即将包括一个或几个有中心城市在内的主要省份。它并

                 从“左”的观点污蔑中国当时还没有“真正的”红军和工…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