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P. 228
212 毛泽东选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阿比西尼亚 〔45〕 的打硬仗,
也得到丧失全国的结果,虽然阿国失败的原因不仅仅这一点。
危害人民的问题同此道理。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
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惧
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
十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如果依照“左派共产主义者”的
意见拒绝对德和约时,新生的苏维埃就有夭折的危险。
这种看起来好像革命的“左”倾意见,来源于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的革命急躁病,同时也来源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部
保守性。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
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
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对的,一切依
照当时具体情况看来对于当时的全局和全时期有利益的、尤
其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和一时间,是应该捉住不放的,不然
我们就变成自流主义,或放任主义。退却要有终点,就是这个
道理。然而这绝不能依靠小生产者的近视。我们应该学习的
是布尔什维克的聪明。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
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
显微镜。
当然,战略退却是有困难的。退却开始时机的选择,退却
终点的选择,政治上对干部和人民的说服,都是困难问题,都
必须给予解决。
退却开始时机的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在江西第
一次反“围剿”时的退却,如果不恰在那种时机,即是说如果
再迟,那至少我们胜利的程度是要受到影响的。退却过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