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9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P. 419

注   释                      403

              题进行磋商时,中方提出,为了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苏方必须消除上述三
              大障碍,即从蒙古和中苏边境撤军,从阿富汗撤军,促使越南停止侵略柬埔
              寨并从柬撤军。——第 167 页。
           69 麦克阿瑟(一八八○——一九六四),美国职业军人。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
              一年任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其间,于一九五○年六月任侵朝“联合国
              军”总司令。一九五一年四月被撤职。——第 169 页。
           70 这里指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和建造的中国第一台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
              负电子对撞机。这一高技术科研工程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正式开工,到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基本建成,次年十月十六日首次对撞成功。——第 184
              页。
           71 即刘伯承(一八九二——一九八六),四川开县人。早年参加响应辛亥革命
              的学生军和护国、护法战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底去苏联学习。
              一九三○年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
              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一九三四年参加长征,任红军总参
              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与朱德等一起同张
              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
              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创建了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
              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一九四七年六
              月,和邓小平一起率部挺进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
              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后又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他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
              央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 185、336 页。
           72 张国焘(一八九七——一九七九),江西萍乡人。一九二一年参加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
              员,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同
              张国焘领导的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后,张任红军
              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