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陈云文选》(第三卷)
P. 71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53

             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五年财政

             收支平衡和物资供需平衡的状况,从正面证明了这一点。一九
             五六年,由于财政上有了赤字,物资供应就不平衡,又从反面
             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还应该指出,

             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是必要的,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规模日益
             扩大,便需要逐年增加物资的周转量,也就是要适当地增加库
             存量。所谓财政结余,并不只是结余钞票,主要是结余相应的
             物资。当然,财政结余并不是一点也不能使用,在保证必要的

             周转量和储备量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的。一九五六年因为动
             用得太多,便发生了问题。
               二、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应该先保证必需的生产

             和必需的消费,然后再进行必需的建设。像钢铁、木材等原材
             料的供应,应该有分配的顺序。原材料的供应,宽裕时不发生
             问题,紧张时便必须有分配的顺序。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时
             候,首先要保证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部门最低限度的需要,其次

             要保证必要的生产资料生产的需要,剩余的部分用于基本建
             设。先保证生产、后供应基建这种排队的必要,主要是为了维

             持最低限度的人民生活的需要,避免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
             挤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在财力物力的供应上,生活必需品的
             生产必须先于基建,这是民生和建设的关系合理安排的问题。
             应该看到,基本建设搞多少,不决定于钞票有多少,而决定于

             原材料有多少。关于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我之所以说应该
             保证它们对原材料最低限度的需要,是因为今年的生产指标
             不可能在去年已经很高的基数上再增加多少。去年农业歉收,

             今年像棉纺织这样的轻工业生产不能不受到限制。还必须看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