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陈云文选》(第三卷)
P. 72
54 陈 云 文 选 第 三 卷
到,今天把原材料的供应限于最低限度的生产的需要,挤出一
点力量用于基本建设,正是为了将来生产的发展。
三、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必须同
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构成购买力的主要部分,是职工
的工资和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以及其他人的收入。目前购
买力提高过快,是由于工资总额的增加以及农产品的提价。至
于因农产品增产而增加购买力,不但并不可怕,而且是件大好
事情。现在要注意的是农产品提价的问题。提价的范围,只能
限于那些收购价格过低影响生产发展的农产品。这是必须严
格掌握的原则。经济作物的提价,必须考虑粮食和经济作物的
比价,防止经济作物提价过多而挤了粮食,以至被迫再提高粮
价,造成轮番提价、全面提价的危险。否则,农产品提价多了,
便要减少建设投资,同时增加市场供应和货币回笼的困难。在
这一方面必须十分慎重。
生产消费品的原材料的来源,一是农产品,二是用出口农
产品换回的原料,三是重工业部门生产的原材料。这三个来
源,都受一定限制。人民购买力提高的程度必须和消费品增长
的程度相平衡。
四、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要看当
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财力物力就是指投资、机器设备和原
材料、消费物资、外汇四个方面。一九五六年安排基本建设的
时候,只和当年财力物力勉强平衡,既没有瞻前也没有顾后,
结果造成基本建设投资猛长,在一九五七年不得不减下来。这
是一九五六年计划执行的重要教训之一。国家经委曾经试算
过,如果一九五七年基本建设投资为一百二十六亿元,照此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