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6 - 《刘少奇选集》(下).indd
P. 506
496 刘少奇选集 下卷
131 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人民日报》1956 年
9 月 16 日)。——第 319 页。
132 指本书《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一文。——第 323 页。
133 指本书《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劳动》一文。——第 323 页。
134 模样 是用木材、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用以形成铸形型腔的工艺设备。这
里指制作模样的工种。——第 324 页。
135 一九五八年,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全国农村普遍地办起了公共食
堂。社员不论家庭人口多少和劳动力强弱,公共食堂对他们一律实行吃饭
不要钱或口粮供给、半供给。这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以及给群众
在生活上带来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中共中央在一
九六一年五六月间制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决定停
办公共食堂。——第 329、376、421 页。
136 “十二条”指一九六○年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
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共十二条。指示信中指出,一平二调的“共产
风”严重地破坏农业生产力,必须坚决反对,彻底纠正。指示信规定:农村人
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里的队是指当时的生产队,一九六一年
起改称生产大队,原来的生产小队改称生产队;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三日中
共中央发出指示,把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
向社队和社员个人平调的各种财物,都必须认真清理,坚决退赔;允许社员
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和认真执行劳
逸结合等。指示信对纠正“共产风”,扭转农村局势,起了积极作用。——第
331、341、356、455 页。
137 下不得地,湖南宁乡一带方言,表示问题严重,有不得了、没法活的意思。
——第 331 页。
138 “一平二调”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产风”的主要内容。“平”指搞平均主
义,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调”,主要指县社两级无偿调
走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财物等。——第 332 页。
139 王升平 是刘少奇家乡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农民,曾任乡贫协主席,
党支部书记。成敬常是刘少奇家乡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农民。——
第 333 页。
140 黄端生 是刘少奇家乡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农民。——第 3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