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周恩来选集》(上卷)
P. 174

162               周恩来选集 上卷

             制,是策略问题。关于发给士兵土地,过去认为是很难实现的,

             今天在南泥湾就实现了。关于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没
             有提到被压迫民族的问题,当然是缺点。十大要求基本上没
             有多大错误,就是将来到“七大”,也不会有多大的修正,不能

             只以抗战时期为限,因为抗战时期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阶段。
               关于非资本主义前途的问题,现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将来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六大”作了
             原则的决定。至于怎样转变,要看我们将来力量是否占优势

             和革命发展的程度而定。不能犯急性病。这与后来李立三同
             志 〔65〕 的意见完全不同。李立三同志认为只要一省或数省首先
             胜利,就可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了。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

             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讲得很清楚。
               但“六大”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的决定中也有
             缺点,这就是没有把中国的情况搞得很清楚。共产国际第九

             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已经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
             题,“六大”时本来可以对这点做具体的研究,但做得不够。什
             么是中国的情况?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上农业占主要地

             位,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社会是两头小中间大,政治上是军
             阀战争,国家的不统一,历史上有不断的农民战争如太平天国
             等。如果分析了这些问题,就可得出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是武
             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结论。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

             是这种思想,认为殖民地问题就是农民战争问题。在中国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农民革命战争是可以长期存在

             的。当时我们不理解这个问题,没有把不平衡的问题同农民
             战争联系起来,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估计不足。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