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周恩来选集》(上卷)
P. 179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 167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一致。他积极主张摧毁封建势力。他是农
村出身的知识分子,与军队有些关系。在武汉时,若以邓演达
为中心,不以汪精卫为中心,会更好些,而当时我们不重视他。
大革命失败,他很苦闷,同俄国顾问一起走了,后来回国组织
了第三党。虽然他在思想上是反对我们的,应该批评斗争,但
在策略上应该同他联合。这人的人格很高尚,对蒋介石始终
不低头。在“九一八”以后,蒋介石把他杀了。
在阶级关系的分析上,过去我们的缺点,一是公式化,一
是定型化。所谓公式化,是教条地搬用俄国一九○五年反对
沙皇和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党的公式到中国来,对中国的资产
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正确地认识,不能分析统治阶
级内部的矛盾,把中国的小资产阶级看成与西欧资本主义国
家的小资产阶级一样。所谓定型化,是把人定死了,不懂得人
是会变的。蒋介石代表过民族资产阶级讲话,但不能把蒋介
石的叛变看成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对汪精卫也一样。
看不到中国的阶级关系的复杂与变化,这是错误的。第三党
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一九三○年邓演达回国后,曾找我们
谈判合作反对蒋介石,可是我们没有理睬他,这是不对的。
至于大革命失败后,是否还可以用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的
旗帜问题,我也讲一下。假如邓演达没有走,仍与他合作,是
还可以用国民党旗帜的。但在南昌起义之后,只有共产党是
革命的,国民党叛变了,这时再用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的旗帜,
就会使群众的认识发生混乱。对三民主义不革命的方面应该
批驳,对三民主义革命的方面应该保留下来,而我们当时却是
对它全部否定了,没有给以历史的科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