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6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P. 296

280            毛泽东选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三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隔离红军和东北军的关系,并且乘机分裂东北军内部,强
            令东北军东调河南、安徽和苏北地区。
               〔6〕杨虎城(一八九三——一九四九),陕西蒲城人,原西北军爱国将领。曾
            任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和张学良
            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在释放蒋介石后送蒋回南京,即被长期囚禁。杨虎城
            也被国民党反动派迫令于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辞职,六月二十九日出国“考
            察”。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虎城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回国准备参加抗日工作,但不
            久也被蒋介石逮捕长期监禁,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人民解放军迫近重庆的时候,在
            集中营内遇害。
               〔7〕潼关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军事重地。西安事变时,国民党中
            央军驻在潼关以东,准备进攻东北军和西北军。当时某些号称“左”倾的人们(张
            国焘是其中之一),主张“打出潼关去”,向国民党中央军进攻。这种主张是同中共
            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相反的。
               〔8〕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年,法国政府积极地参加了十四个国家对苏维埃
            共和国的武装干涉,并在这次干涉失败以后继续执行孤立苏联的反动政策。直到
            一九三五年五月,由于苏联的日益强大及其和平外交政策在法国人民中的影响,
            由于法西斯德国对法国的威胁,法国政府才同苏联缔结了互助条约。但是,法国
            政府后来并未忠实地执行这个条约。
               〔9〕见本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8〕。
               〔10〕见本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注〔15〕。
               〔1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四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84—286 页),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
            种策略》第十二、十三部分(《列宁全集》第 11 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76—97
            页)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三节(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68—84
            页)。
               〔12〕参见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第三部分,《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
            策略》第二部分,《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第三部分(《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
            版社 1979 年版,第 199—214、279—293、400—402 页)。
               〔13〕见一九三五年五月四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员毕业
            典礼上的讲话。原文如下 :“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
            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 :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斯大林选
            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373 页)
               〔14〕这里所说的分歧,指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间党中央路线和张国焘
            退却路线之间的分歧。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