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P. 160
488 毛泽东选集 抗日战争时期
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
一个士兵被缴械,是这个士兵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
位的结果。一个军队的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战争的
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
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
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敌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
己消灭敌人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
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
此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
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点。
(八○)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
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
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战略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战略的进攻战
为较能掌握和发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
即绝对的主动权,只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
个身体壮健者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对的主动权。
如果日本没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几百万至
一千万大兵,财源比现在多过几倍,又没有民众和外国的敌对,
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中国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
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绝对的
主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战争和战役
的结局是存在的,战争和战役的开头则少见。例如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德国屈服的前夜,这时协约国变成了绝对优势,
德国则变成了绝对劣势,结果德国失败,协约国获胜,这是
战争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又如台儿庄胜利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