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P. 164

492                 毛泽东选集 抗日战争时期

            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
            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
            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

            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
            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我们说运动之敌好打,就是因
            为敌在不意即无准备中。这两件事——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出以
            不意的攻击,即是以战争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

            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和主动,争取我之胜利。
            要做到这些,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因此,发动所有
            一切反对敌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装起来,对敌进行广泛的袭击,
            同时即用以封锁消息,掩护我军,使敌无从知道我军将在什

            么地方什么时候去攻击他,造成他的错觉和不意的客观基础,
            是非常之重要的。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
            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
            是非常之大的。民族战争照规矩应比土地革命战争更能获得

            广大民众的援助 ;可是因为历史的错误                      〔35〕 ,民众是散的,不
            但仓卒难为我用,且时为敌人所利用。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
            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
            给。在这个给敌以错觉和给敌以不意以便战而胜之的战争方法

            上,也就一定能起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
            猪式的仁义道德          〔36〕 。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
            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
            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所

            有这些,也都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相互关系。战…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